浮梦三贱客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新笔趣阁www.xbqg5200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李耳并没有想要改变孔丘的想法,自从他在淮国守藏室中观看了大量子珏编纂的书籍后,就更清楚自己的道了。

接下来两人继续进行交流,当然基本上还是孔丘问李耳回答,旁边的淮国公室子弟则是在奋笔疾书,两人的对话不敢有一子错漏。

两位大贤并没有用什么高深莫测的语言,而是用了最朴素的话语进行讲述。

这些对话在全部记录下来,并校对之后,就会编纂成书册。这些对话并没有用更为简介的书面用语,而是用了原话记录。这也是当初子珏定下来的要求。

这个时代书写使用竹简或者锦帛、羊皮,价格都不菲,而且书写也困难,因此书面用语都是尽量简洁明了。只不过这样做有利也有弊,有利的地方就是消耗的竹简少了,记录工作也变得简洁,读书的时候也要方便不少,毕竟竹简是很沉的。

弊端就是容易产生歧义,过度解读等问题。

所以在子珏在让人记录一些重要东西的时候,不允许删减,精炼,要将原本的语句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。

孔丘和李耳的论道很是精彩,两人一问一答,互相印证自己学说中的问题。即便是有不同观点,也都是听其阐述,给出自己的观点,而不去争论。

子珏听到两人的交流也是获得了大量气运值。两人论道被详细记录下来,给子珏带来了大量气运值。

这种气运的增长速度,几乎是淮国一代明君所带来的气运值了。若是能够经常有这种程度的大贤交流就好了。

可惜遍观历史,这种人也不多

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+